喜形于色的色是什么意思,喜形于色的色是什么意思?
买房TEL:180982
⒏4⒎0
“喜形于色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其中“色”的含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。在这里,“色”主要指的是脸上的表情或气色。当人们因为高兴、喜悦而激动时,他们的脸色会自然地发生变化,这种变化就是“喜形于色”的“色”。
具体来说,“喜形于色”形容的是一个人在内心感到非常高兴或喜悦时,这种情感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脸上,使人看起来面色红润、容光焕发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令人高兴或成功的事情时,所表现出的兴奋和喜悦之情。
喜形于色的色是什么意思?
“喜形于色”中的“色”指的是脸上的表情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,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具体来说:
1. 字面意义:“色”在这里特指人的面部表情。“喜形于色”从字面上理解,就是喜悦的心情显现在脸上。
2. 成语含义:这个成语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内心感到高兴或成功时,会情不自禁地在脸上流露出笑容或喜悦的神情。它通常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,如得到好消息、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等,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。
3. 出处与用法:该成语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,原文是“上(汉武帝)常曰:‘使朔在事,知人,敬慎无傲慢,则上必嘉焉。’朔虽才高,而习于待下,不伐善,不矜功,知恩不辱,知命不忧。朔为吏,以廉直著称,所居皆称其美。上令朔自陈,上问朔曰:‘卿有足乐者乎?’对曰:‘臣闻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,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’上悦之。”这里通过描述东方朔的自信和喜悦,间接体现了“喜形于色”的情境。
综上所述,“喜形于色”中的“色”特指脸上的表情,整个成语用于形容人因喜悦而显露出的外在表情。
喜形于色的色是什么意思
“喜形于色”中的“色”,指的是脸上的表情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,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,神情显露在外。其中,“喜”代表高兴、快乐或满意的情绪,“形”则指表现出来的外在表现,而“于色”即指表现在脸上。
以下是关于“喜形于色”的详细解释:
1. 成语出处:该成语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,原文是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反是。”其中提到君子在看到令自己高兴的事时,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喜悦之情,这种情感会显现在脸上。
2. 成语用法:“喜形于色”是一个联合式成语,通常用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描述人的喜悦之情流露在脸上。
3. 近义词与反义词:
- 近义词:喜上眉梢、喜出望外、心花怒放等,都表示因为某种好事而非常高兴。
- 反义词:垂头丧气、泣不成声等,表示极度悲伤或沮丧的情绪。
4. 相关示例:例如,在描述某人收到好消息时的神态时,可以说“他听到这个好消息后,不禁喜形于色”。
综上所述,“喜形于色”中的“色”特指脸上的表情,整个成语用于形容人因喜悦而显露出的外在神情。
打折TEL:180
⒏9828
470